首页

广州女s联系方式

时间:2024-07-09 03:56:02 作者:“后”发优势抢占“先”机 重庆潼南打造汽车后市场基地 浏览量:25237

  中新网重庆7月8日电 (马佳欣)8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潼南区,实地探访该区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上的发展成果和未来潜力。

  在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弘喜)的新能源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车间,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吸引了参访团的注意。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潼南区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将报废新能源车的“退役”旧电池回收筛选,经过分容重组工序,最后重新“上岗”。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永耀告诉记者,弘喜通过报废汽车的零部件再制造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让大量报废回收汽车“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

  “从报废汽车价值评估、互联网收车和汽车回用件报价、客户线上下单,到回厂后的快速精准识别和智能拆解、再回到线上商城销售及售后服务,大数据贯穿报废汽车‘一车九吃’的全链条过程。”陈永耀称,依托“车巢”大数据平台,该公司建立了全国废旧汽车回收数字一张网,月回收拆解报废汽车最高达到15000台,同时具备年回收处理报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1万吨,生产梯次利用电池200兆瓦时,具备再制造20万台套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有效牵动了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

  据悉,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汽车后市场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当前,重庆正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潼南结合区情实际、坚持错位发展,围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加快推进汽车后市场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全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近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新能源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车间。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目前,潼南已吸引弘喜汽车、贝思远等20余家重点企业落户。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废汽车经过查验、拆解、再制造等环节,其中回用件和再制造件被重新投入市场,每年十万余台报废汽车迎来了“新生”。

  潼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潼南正在承办第九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赛已于7月4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面向全国中小企业、科研院校等征集创新项目,预计将有100个项目参赛。同时,该区正积极策划中国(潼南)汽车后市场产业研讨会及2024汽车再制造产业投资对接活动,助力潼南区进一步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3月黄金价格飙升 金饰类上市公司业绩多预增

其实,耶伦比其他许多人更清楚,正是美国试图利用补贴和保护主义做法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但是,美国生产成本高,熟练工人少,削弱了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两岸手机影像大赛采风活动在福建举办

王沪宁希望贵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根本动力,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要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高抓落实能力,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

吸引青年职业农民,不能仅靠亲情与乡愁

深水水下作业通常面临超高静水压、不稳定洋流、海底黑暗环境等不利影响,此次中心管汇海上安装下放过程中需要精确监控主吊机钩头及配重块的状态,同时确保中心管汇在海床与吸力桩对中时的稳定与精度,安装难度犹如太空中的“载人飞船”对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加沙斋月停火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泉州正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前沿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泉州市今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10.20亿元,同比增长达7.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6%。

日本2024年度预算防卫费创历史新高 中方回应

“第一次上雪是在云南的室内滑雪场。”11岁的张淑雅记得,一开始大家有些害怕,教练就拉着她们的帽子一点点往下滑,多试几次,便开始感受到滑雪的快乐。此后,看到U型场地的时候,害怕的感觉又出现了,12岁的张潇然记得,当时教练也是带着她们先从场地上面趴着或者坐着滑下去,等到雪季渐近尾声,雪变得软一点,速度慢了,就逐渐适应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